欢迎您访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网站!
学术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研究 > 学术成果
对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探讨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   罗建平


 要: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指博物馆为社会所需要,并为社会所承认的教育作用的发挥,即其在为社会服务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功效。持之以恒地强化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充分认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形式,拓展社会教育途径,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教育功能  探讨

 

自公认1905年张謇创办第一个中国人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始,中国博物馆事业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程。在相当长的发展历程中,其主要职能和基本特征就是收藏和展示。但时至今日,博物馆已绝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和展示的场所了。1989年9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6届全体大会通过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这一定义肯定和强调了教育是博物馆的功能。博物馆教育是社会教育以及人们终身教育的重要课堂,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教育部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教育。在当代,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特别是免费开放后,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实施好 “文化惠民”政策,博物馆对社会和人类的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且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广阔。在实施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值得文博工作者深思与探讨。

   一、充分认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是指博物馆为社会所需要,并为社会所承认的教育作用的发挥,即其在为社会服务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功效。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 博物馆对教育作用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博物馆为适应社会需求已经逐渐脱离只注重文物保护和研究为主的以物为本的工作方式,从而转向以人为本,在文物保护和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公众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正逐步得到拓展并成为当今博物馆的一个核心职能,这一变化的发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与学校的教育完全不同,它是利用期藏品和设备的特有条件,以特殊手段和形式来实施其社会教育功能的。英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几乎都设有专门的教育场所,除对学校特别照顾外,周末还有很多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的免费活动项目。比如在科学博物馆,为鼓励四五岁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仅免费让孩子使用新技术的照相机,还当场把你拍下的照片印在小 T 恤衫上奖励你。著名的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现代艺术馆,甚至像英格兰银行这类很专业的博物馆,都是孩子们常去上课的地方。有西方博物馆学者认为:博物馆教育目的并不在 “教”,而在帮助观众 “学”。有的学者更主张应该用交流一词代替教育,认为交流更能反映现代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实质。我国博物馆学者也认为“博物馆是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教育目的的”。 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教育理论,他认为“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合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而具有独特教育资源的博物馆就是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博物馆教育具有实物性、直观性和广博性的特质,这在功能上恰好可以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缺憾。在博物馆收藏、研究和教育的三大职能中,收藏和科研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最终是为社会教育服务。只有具备了社会教育的职能,才能称之为博物馆,如果不通过教育去为社会服务,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直观的博物馆教育形式,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博物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活动的创新,让观众通过对博物馆陈列展览、展品形象化的解读,观众在心理上产生了认同和共鸣,博物馆也就实现了社会教育功能。面对精美的展品,人们在欣赏享受它的美的同时,也获得知识和启迪。观众在博物馆的氛围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博物馆也就真正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场所。一个博物馆的成功在于有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和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符合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因此,博物馆实施费开放后,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充分重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并把其放在博物馆各项工作的首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更新观念,创新形式,拓展社会教育功能途径。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年初,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由此掀起了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热潮,公众文化需求空前高涨。2012年仅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人次突破1500万以上,各地博物馆观众数量也是大幅增长。观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未成年人、低收入群体、进城务工人员、村镇居民等观众增幅明显。利用节假日到博物馆进行文化娱乐休闲,已经成为公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新形式迫切要求文博工作者,“以人为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拓展社会教育功能途径。

1、提升展陈水平,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吸引力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博物馆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作为社会教育的载体,其作用不仅在于宣传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还在于它是培养城市特色文化的土壤。所以博物馆要不断推出新展览,拓宽教育的领域。

在展览的内容上,要突出特点,特别是﹚、县级博物馆基本陈列应凸显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生活习俗的不同,造成了各地文化的差异,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自身发展形成的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在当地百姓有着深厚的根基展示地域文化,容易引起本地区民众的共鸣,形成文化热点,也有利于宣传本区域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特色。因此要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通过全面反映本地区社会、人文、革命历史、风土人情、自然资源以及发展成就的陈列,形成反映一个地区文明的形象窗口。让当地群众体会、了解家乡历史文化,为家乡具有的特色文化而自豪,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自觉,进而主动加入到传承文化之中。近两年国家文物局组织评选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其展览主题新颖,内容各具特色,社会反响强烈,丰富了人们的知识,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扩大了博物馆对外影响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教育效果。除基本陈列外,还应注重临时展览的举办,充分体现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临时展览以其“时效性”、“多样性”、“专题性”的特点是对基本陈列的一个有力补充。一个博物馆,如果没有经常更新、生动活泼的临时展览,就会缺乏生气,无法紧跟快速的社会时代。经常性举办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可满足不同观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使广大观众得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享受,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在展览形式上,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法,精心构思和设计。展览形式设计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在对展览主题和内容、文物展品及展览特定空间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形象思维,对展品和材料进行取舍、补充、加工和组合,塑造出能鲜明、准确地表达主题思想和内容的陈列艺术形象系列。一个好的形式设计,不仅能起到准确和完整表达展览思想和内容的作用,而且还能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娱乐性,吸引更多的观众。今天的博物馆展览,已远非过去的展柜、照明加文字说明的简单模式,而是各种艺术与科技手段的高度结合体。除基本陈列设备外,更注重辅助展品如模型、沙盘、场景、塑像的制作,美术作品如壁画、全景画、雕塑等,以及高科技装置如多媒体、幻影成像、电子翻书、3D数字展示等。这些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展示展品的文化内涵,大大提高了观众与展品的交流程度,也更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前几年在北京展出的《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展》,运用了多幅大型彩色照片,采用了复原、实地表演等多种陈列手段,既制造和烘托了少数民族风情的氛围,又使观众沉醉于摄影艺术的天地中,从而加强了观众对展览内容的印象。这种极富创造性的展览形式,获得了很大成功,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种独特新颖的思维以及国内外许多有益经验和方法,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不断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增强吸引力。

在当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中,除展览特色外,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已逐渐成为博物馆发挥社会职能、展示博物馆多元化社会活动的主要形式。相对于静止的陈列展览,互动活动是博物馆的动态元素,也是最容易贴近公众,增强与公众交流的方式之一。2011年,青岛市博物馆举办的“奇妙博物馆——千古探秘”校园行活动,就是以体验和互动为主要方式,让学生们零距离感触文物,触摸历史,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博物馆文化。因此,博物馆应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博物馆特色的多层次活动,提高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公众对文化现象的兴趣日趋增长,在旅游休闲中感悟人文,扩展视野,增长见识,在不少大城市已成为社会时尚。不少专家指出“博物馆应该在克服自身发展“硬伤”的同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的服务要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观众参观需求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始终以一个服务员的身份,耐心细致、主动热情地去关心、理解、帮助观众,使观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观众在博物馆参观学习过程中成为一次身心愉悦的体验和休闲。

首先是讲解,讲解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一条重要途径。做好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的一环,《中国文物报》曾报道:“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纪念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名片,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纪念馆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一个博物馆不仅要有成功的陈列展览,更要有一只专业素质过硬的讲解队伍。讲解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讲解员通过自己的语言,可以使静止的文物“活”起来,实现观众与文物的人文情感交流。好的讲解可以加大陈列的广度和深度,甚至可以弥补某些不足,还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深刻教育,从而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所以,建立一只高素质的讲解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完善配套的服务和相应的设施。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后,应制定管理与服务提升标准,不断完善休息、咨询、标识所需的设施设备,形成规范配套的服务系统,为观众参观提供良好的硬件服务环境,积极创造条件供民众休闲放松,并提高必要的宣传资料。在新形势下,除做好基本服务外,还要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服务,如电脑触屏查询系统、多媒体演示等,为观众提高更大的方便。

3、开拓广阔的教育传播渠道。

一是加强馆校共建,真正把博物馆办成广大青少年提升思想道德、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审美情趣、提高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主动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同各类学校联系,一起组织活动,来丰富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为学校和学生服务的有效途径。包括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接受学生到博物馆实习,送展览进校园等活动。2012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与县城周边学校联合开展了“班级周活动”,每周利用半天时间参观博物馆,结合学校的教学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博物馆教育服务,并开展了征文活动,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节日开展送展览、送法律进社区、下乡村系列宣传活动。宣传本地历史、民俗文化、文物博物馆知识及文物政策法规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博物馆、认识博物馆,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感受教育启迪、陶冶思想情操、充实精神世界,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因此应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教育活动形式,以顺应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发展方向。

三是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文物、博物馆专家编写讲稿,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部队、工厂、机关等单位作专题报告或讲座,还可利用电视等媒体面向社会举办讲座。近几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在县电视台开办的“土家讲坛”栏目中举办了“名疆古地话长阳”、“长阳文物”、“巴人之源”、“巴人与土家族的关系”等内容的系列专题讲座,深受好评。这种教育形式,扩大了教育受众面,使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是编辑出版教育普及性读物。积极配合教育部门编写反映本地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乡土教材;出版发行文物方面的台历、挂历、图册以及相关方面的科普刊物;为方便观众的参观,编写各专馆和重点特展的基础知识简介等,从而使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得以有效地向社会延伸。

博物馆是广大群众喜爱的、形象的立体的“百科全书”,是老少皆宜的“社会大学”的课堂和实验室。实施免费开放后,持之以恒地强化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充分认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形式,拓展社会教育途径,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博物馆学》

2、《中国博物馆》

3、《中国博物馆通讯》

4、《博物馆与城市化》

5、《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

6、《博物馆建设与特色彰显》

7、《中国文物报》

 

作者简历:罗建平,男,生于1967年3月,文博馆员,现任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馆长。1990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博专业,为中国民族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博物馆协会理事,宜昌市文博协会副会长。

通讯地址: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秋潭路2号

邮政编码:443500

电子信箱:cybwg762@126.com

联系电话:13986836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