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博物馆网站!
馆内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馆内动态
四普手记(六):探寻长阳微型建筑——土地庙

长阳土地庙分布较广泛,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发现。就建筑风格来讲,有简约质朴的,也有高大雄伟的。依据材料而言,有石板搭建的,有高质量加工石料建造的,也有在山洞边垒成的小神龛。无论形制如何,都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土地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对自然灾害的畏惧,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长阳“四普”过程中,多亏许多热心人士提供线索,现已登记8处新发现的土地庙。其中较有特点的两处分布在郑家榜村和七里坪村,为研究长阳清代至民国时期建筑、民间信仰提供了实物例证。

一、羊角岩土地庙


羊角岩土地庙正立面(舒玉龙拍摄)

该土地庙位于长阳龙舟坪镇郑家榜村6组,建于中华民国23年(公元1934年),坐南朝北,青石质,两层四边形,飞檐翘角,通高2.39米,两柱以“土地”二字为题,一层中下端设圭首门,门上方刻太极图,一层柱刻“土厚德载黎庶,地灵人荐馨香”,二层柱刻“安仁自安宅,有土此有财”。“破四旧”时期,大部分土地庙被捣毁,幸由村民极力阻止才得以留存下来。   

二、广生祠土地庙

广生祠土地庙(舒玉龙拍摄)

该土地庙位于长阳贺家坪镇七里坪村五组火麦溪李家老屋,坐南朝北,正面设圭首门,飞檐翘角,额题“广生祠”,柱刻“广厚无疆土恩宏济,生成有道地德遐昌”。盖顶已掉落地上,没有镌刻纪年,但从捐资建庙人推测,为民国时期所建。

目前长阳“三普”和“四普”登记的24处土地庙中,从规模上看,“三普”登记的垭沟土地庙是长阳迄今发现最大、保存完整的土地庙,通高4.45米,坐东朝西,三层塔式四边形。该庙第一层,主要供奉土地神。正面设圭首门,门额题刻“新易庄”三大字,为当时此地土地名。正面两侧柱刻“土质连年遭剥削,地方何日得安宁”其上压枋,刻“风调雨顺民和年丰”八字。

垭沟土地庙(龚玉龙拍摄)

按照分布情况看,长阳登记土地庙数量最多的村庄是鸭子口乡厚浪沱村,乡村中的土地庙往往与当地的节庆、习俗等紧密相连,土地庙数量多也反映了当时厚浪沱村文化相对繁荣;虽然土地庙的数量并不能直接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能力,乡村中的民众用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来修建和维护土地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厚浪沱村经济相对稳定发展。

按照年代梳理,长阳土地庙均为清代至民国期间建造,年代最早属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的汪家山土地庙,说明长阳从清代乾隆年间土地庙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并逐渐遍布乡村。

从土地庙楹联看,内容多样,对仗工整,用词通俗。多数土地庙楹联明显表达了人们祈求土地神灵施恩用惠、福佑众生的意愿。在科学水平低下,自然现象得不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祈求神灵,保佑无灾无难、五谷丰登就成为人们的一种善良愿望。

土地庙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社会变迁和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并且它还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在一些传统节日或祭祀活动中,能让人们产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如今,仍有少数农民举行祭祀仪式,祈求土地神保佑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这种信仰和仪式对于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团结、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和生活品质具有积极影响。